儿科医生周丽荣登“中国好人榜”。这不仅仅是因为她妙手医病患,更因为她用仁爱之心温暖着患儿。
周丽是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潞河医院的儿科医生。早在2010年,还在读研究生的她就成为中华骨髓库的志愿者。
2015年4月,周丽接到了中华骨髓库的初配成功通知,上海的一位两岁宝宝,罹患白血病,正等待干细胞移植治疗。
周丽曾在小儿血液科工作过三个月,接触过很多患有白血病、再生障碍性贫血等疾病的小朋友,那些孩子的坚强震撼着周丽—— 一般的孩子吃片药、打个预防针就哭闹不止,但得了血液病的孩子要做腰穿、骨穿、化疗,还要遭受头晕、恶心呕吐、食欲减退、口腔溃疡等的折磨,他们坚强地承受着,甚至还会乖巧地安慰大人,强烈的求生欲望令周丽动容。
在中国,白血病的自然发病率为十万分之三,每年新增约四万至五万名白血病患者,其中两万多名是儿童,造血干细胞移植是治疗白血病最有效的办法。“我是医生,不单单在业务上去拯救他们的生命,当我有机会给他们更大帮助的时候,我一定会去做。”周丽说。当年5月,周丽与患儿进行高配,结果显示,配型成功,完全相合。周丽高兴极了,要知道非亲缘配型的成功概率为几万分之一至几十万分之一。
在上海,患者做着干细胞移植前的清髓准备,通过化疗把病态的造血干细胞清除掉,等待播下健康的种子。
在北京,周丽也在积极准备,加强补钙,饮食均衡,营养全面,不吃不健康的食品,把身体调养到最佳状态。
一切就绪,周丽开始打动员剂,使外周血中的造血干细胞增加20至30倍,以满足移植需要。
采髓开始,周丽躺在床上,看着殷红的血液经过一根管子导出体外,通过机器分离出造血干细胞,分离之后的血液再通过另一根管子输回体内。她默默祈祷,这些干细胞能像种子一样,在上海那位小患者的体内生根发芽,让他的生命重现生机。
“我妈挺担心的,担心我身体恢复不过来,其实,医疗科技进步了,采集造血干细胞对正常人来讲是科学、安全无损害的捐献方式。”周丽说,她现在最大的愿望就是能听到那名患儿康复的消息。 (记者 张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