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首页新闻动态理论学习思政教学先进典型校园文化政策文件
网站首页通知公告在线学习思政研究实践育人法治教育资料下载
当前位置: 思政网首页 > 先进典型 > 正文
黄大发:和大山较劲的人
2017年06月23日 09:17   来源:人民网 审核人:

20年前悬崖凿渠;20年后山中开道

黄大发:和大山较劲的人

 

黄大发正在擦耳岩段巡查水渠。

遵义播州区平正仡佬族乡80岁高龄的黄大发老人,带领村民历时2多年,在悬崖绝壁上开凿一条“生命”渠,既解决了人畜饮水,又能灌溉农田。今年6月,黄大发的事迹入围第五届贵州省“明礼知耻·崇德向善”道德模范候选人。

望崖兴叹

团结村距平正仡佬族乡政府约30公里,属高山峡谷地貌,海拔落差较大,许多村民居住在半山腰或山顶,缺水是常事。

草王坝就是缺水寨子之一,人畜饮水全靠一口枯井,每天24小时都有人排队挑水,等水一点点从枯井渗出,接一挑水往往需要等一个小时。“山高石头多,出门就爬坡,一年四季包沙饭,过年才有米汤喝。”这首民谣,真实反映了当地村民的生活状况。

其实,团结村有水,村民们只能眼睁睁看着一条清澈小溪从附近的大山沟流到山脚,白白浪费。修一条水渠,成了村民们祖辈的梦想。但修渠引水,水渠需绕过几座大山,必过三处高300米、长度约400米的悬崖峭壁,对此,村民们“望崖兴叹”。

开山引渠

现80岁高龄的黄大发,出生在草王坝,23岁时,他就被群众推举为草王坝大队的队长,深知村民饮水的艰辛。上世纪60年代初,黄大发组织群众开修水渠,欲把距离草王坝7公里外的马家河沟的水引过来。后因技术原因,未能成功。

随后,黄大发花4年时间自学水利技术,决心再修水渠,面对曾失败信心不足的村民,他多次开会给大家打气。同时,凭着自己所学的水利技术,他带着简单的测绘工具,独自翻山越岭开展勘察、测绘、规划线路等前期工作。

1992年底,遵义县(现播州区)政府拨付38万斤玉米折抵工程款修草王坝水渠。黄大发立即带领300多名村民,用锄头、钢钎、二锤和双手硬生生在大山上开凿水渠。他赤脚步行30多公里去炸药厂背炸药,脚板磨得破皮出血,炸药厂负责人见状非常感动,接济他20块钱,嘱咐他一定要买双胶鞋穿上。

水渠须途经三处悬崖绝壁,擦耳岩是最艰险的一段,壁立千仞。黄大发和村民靠着风钻和钢钎、二锤这些简单的工具,在离地面高近300米悬崖上开凿出一条长170米的水渠。

1995年初,一条宽40厘米、高50厘米、地跨3个村10余个村民组的水渠建成,主渠长7200米,支渠长2200米。不仅解决了草王坝上百户群众人畜饮水难题,还满足1200亩稻田灌溉用水,团结村从此旱涝保收。

水渠不仅引来了水,还是草王坝村民出入的捷径。为缩短路程和保障行人安全,他决心再修一条隧道。黄大发带着6名石匠,仅用8000多元就在大山中开凿出了一条长120米,高2米,宽1.5米的人行隧道。(潘凌峰 姚强 摄影报道)

关闭窗口
网站地图 | 隐私说明 | 投稿须知 | 在线投稿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安顺学院党委宣传部

当前在线人数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