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首页新闻动态理论学习思政教学先进典型校园文化政策文件
网站首页通知公告在线学习思政研究实践育人法治教育资料下载
当前位置: 思政网首页 > 思政研究 > 正文
坚持以理想信念教育为高校思政工作核心
2017年06月19日 15:37   来源:思想政治工作网 审核人:

张云飞  李 娜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下称《意见》)提出,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必须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指明了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政工作的方向。

明确理想信念教育的任务

  从根本上说,高校思政工作是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即社会主义新人的系统工程。这样的新人首先必须是具有科学而坚定的理想信念的人。

  坚定马克思主义科学信仰。马克思主义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的科学,是实现无产阶级解放和人类解放的武器,实现了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其最根本的理论特征,是在科学实践观的基础上形成了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其最崇高的社会理想,是在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人民精神境界极大提高的基础上实现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社会。可见,马克思主义不仅是人类文明史上最伟大的思想成果,而且是解决社会前途和人类命运的最有力的科学武器。实践表明,只有始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才能保证我们事业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因此,我们必须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必须大力引导作为我们事业接班人的大学生自觉坚持马克思主义科学信仰。

  坚定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科学信念。向往一个无阶级、无剥削的共产主义社会,是人类孜孜以求的社会理想。鸦片战争以来的历史表明,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拯救、发展和复兴中国。共产主义是科学理论、历史运动、社会理想、社会形态的辩证统一。今天,我们离共产主义越来越近,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和共产主义理想,必须坚定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信念,对于大学生来说,这一点尤为重要。

  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自信。我国仍然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现现代化和市场化需要一个长期历史过程,因此,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必须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正是由于选择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我国才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当下,我们必须引导大学生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自信,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理想信念不可能自发形成,只有通过科学系统、细致入微的教育,才能帮助人们形成和坚定理想信念,这对于高校思政工作来说,尤为重要。

找准理想信念教育的关键

  习近平同志曾明确指出,“要依靠文化自信坚定理想信念”。这同样适用于高校理想信念教育。

  坚持以传统文化为理想信念教育的资源。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国国情和实际的内在要素。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的结合,内在地要求实现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结合,坚持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通达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成果。例如,毛泽东同志用实事求是这一中国传统术语,创造性地表达了马克思主义唯物主义的原则和中国共产党思想路线的要求,成为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科学典范。因此,坚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自信,必须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渗透在高校思政工作中,将之作为加强理想信念教育的重要历史资源。

  坚持以革命文化为理想信念教育的基因。革命文化是中国共产党人领导中国人民在实现民族解放、人民解放和阶级解放中形成的文化形态,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文化表达。革命文化凝聚着中国共产党人执着的理想信念。中国共产党从成立那一天起,就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把在中国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确立为我们党的远大理想和奋斗目标,一代接一代的中国共产党人确立了为之不懈奋斗的坚定信念,不惜抛头颅、洒热血。他们之所以坚持马克思主义信仰,因为坚信她是科学真理,能够解决中国和全人类的前途命运。诚如方志敏烈士所言:“敌人只能砍下我们的头颅,决不能动摇我们的信仰!因为我们信仰的主义,乃是宇宙的真理!”他们之所以坚持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因为坚信这是人间正道,理应成为人类追求的社会理想。就此而论,坚持革命文化自信,必须将中国革命史教育、中国共产党历史教育渗透在高校思政工作中,将之作为加强理想信念教育的红色基因。

  坚持以先进文化为理想信念教育的根本。社会主义文化是在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实践基础上形成的先进文化,是文化之本。先进文化既是理想信念的文化表现和表征,又是理想信念的文化引导和支撑。一方面,只有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以共产主义为远大理想、以社会主义为制度形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共同理想,才能保证社会主义文化成为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文化,才能成为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才能成为造就和养成社会主义新人的文化。另一方面,只有坚持社会主义文化的前进方向,大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才能帮助社会主义新人始终不渝地坚持马克思主义科学信仰、坚持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科学信念、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科学自信。因此,坚持先进文化自信,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将中华人民共和国史教育、改革开放史教育和社会主义发展史教育渗透在高校思政工作中,将之作为加强理想信念教育的要害。否则,理想信念教育就会失魂落魄。

  习近平同志曾经指出,“没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底蕴和滋养,信仰信念就难以深沉而执着”。因此,高校思政工作必须将加强大学生的文化自信作为加强理想信念教育的关键环节。

突破理想信念教育的瓶颈

  重视理想信念教育是社会主义高校的优秀传统,但是,这方面仍然存在着极大的改进空间。目前,必须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和《意见》提出的加强理想信念教育的精神,着力突破理想信念教育的瓶颈。

  坚持全过程育人,提高思政课教学的科学水平。理想信念教育是立德树人的基础工程,必须将之贯穿于教育教学全过程。其中,思想理论教育是高校思政工作的重要战场,是理想信念教育的主要阵地。过去,由于片面理解列宁“灌输论”,思政课存在着填鸭式、满堂灌等问题。为了纠正这一失误,现在较为重视多媒体、自媒体等高科技手段的作用,出现了生活化、大众化等趋势,这种探索有其固有价值。但是,若将之绝对化,则易导致教育的碎片化和娱乐化,甚至存在着庸俗化和媚俗化的危险。其实,在当代大学生综合素质普遍提高的情况下,思政课应在提高教学的科学水平上用功,应该使大学生把理想信念建立在对科学理论的理论认同上,在这方面,研究式教学就是可采用的重要选项。就是要以课程体系为框架,以问题为导向,通过文献研读、课堂研讨、社会调研、研究报告等环节,通过参与式、互动式等方式,激发大学生的主体性作用,从而提高其理论认同、理论自觉和理论自信,最终坚定理想信念。在学习马克思主义原著的问题上,不读大部头著作是针对教条主义讲的。对于新一代大学生来说,必须将原原本本读马克思主义原著作为自己的基本功。总之,只有将完善理想信念教育的内容和创新理想信念教育的形式统一起来,才能增强教学的实效性。

  坚持全员育人,提高思政课教师的理论素养。立德树人需要全社会和高校全体工作人员的共同参与。其中,思政课教师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长期以来,这些教师辛勤耕耘,为高校思政工作做出了重要贡献。但是,由于一系列复杂原因,高校思政课教师队伍也出现了一些亟待整顿的问题。个别人抱残守缺,怀疑和否定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没读几本马克思主义原著,一知半解就哇啦哇啦发表意见,甚至成为散布资产阶级错误思潮的急先锋,俨然成为“反马克思主义”的势力。个别人不讲阶级分析方法,凭借花言巧语贩弄传统文化和西方文化,有集结成为“伪马克思主义”势力的危险。大家对前三者较易辨识和防范。由于后者具有哗众取宠的效应,同时没有明显的意识形态的危险性,危险反倒甚于前者。为此,我们必须按照习近平同志“让有理想的人讲理想、有信仰的人讲信仰”的教导,抬高职业准入政治门槛,将提高高校思政课教师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作为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政工作的重要工作。对于思政课教师来说,必须具有坚定的理想信念,必须成为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的行家里手。同时,要深入研究思政课教育的规律,努力提高教学能力和水平。

  坚持全方位育人,提高党委的领导水平。加强理想信念教育,需要全方位的保障和支撑,关键是要加强高校党委对高校思政工作的领导,提高其领导思政工作的能力和水平。长期以来,高校党委在这方面发挥了应有作用。但是,由于世情国情党情和社情民意发生了深刻变化,一些高校负责人并没有从关系我们事业千秋大计的高度对待思政工作。对于上级主管部门来说,关键是要贯彻《意见》精神,“按照社会主义政治家、教育家标准,选好配强高校领导班子特别是党委书记和校长。”尤其是要防范投机分子和腐败分子控制高校领导权,对于高校负责人尤其是党委书记来说,不论原来学习什么专业和从事什么工作,都必须在认真钻研马克思主义理论上下功夫,力求使自己成为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家。同时,必须履行好高校思政工作和党的建设第一责任人的职责。对于高校党务工作者来说,要解决好真学、真懂、真用、真信的问题;对于学校党委工作来说,要按照《意见》的要求做好各项工作,实现思政工作的持续化、常态化和制度化。唯此,才能为理想信念教育提供强大而有力的制度保障。

  当然,加强理想信念教育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需要从多方面做出持续不断的努力。

  (作者分别为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和博士研究生)

关闭窗口
网站地图 | 隐私说明 | 投稿须知 | 在线投稿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安顺学院党委宣传部

当前在线人数 0